9月20—22日,第四屆中國紡織非遺大會在沈陽召開。本次大會以“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為主題,與第二屆中國(沈陽)旗袍文化節強強聯合,實現紡織非遺活化傳承,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此次大會在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工信部的指導支持下,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中共沈陽市委宣傳部主辦,中國紡聯非遺辦、遼寧省紡織服裝協會、沈陽盛京滿繡文化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設計師、文創企業非遺工作者、院校師生以及媒體記者代表共200余人出席了大會。
為期三天的非遺大會內容豐富,首日的開幕式包括年度中國紡織非遺大使揭曉、2020首屆(中國·沈陽)旗袍設計大賽頒獎及藝術大賞;系列展覽沈陽故宮展、中國工業博物館精品展、遼寧大廈非遺手作閃售;21日大會《2019/2020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發布,主旨報告、主題演講、非遺訪談、合作簽約、揭牌儀式等環節相繼亮相。
一、致辭發言 高屋建瓴
9月20日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孫淮濱在大會開幕儀式致辭時表示,紡織非遺大會歷時四屆,見證了中國紡織非遺事業的發展歷程,同時也為這項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辛勞、汗水和智慧。今年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扶貧攻堅戰的沖刺時期,“十三五”“十四五”相互交匯,在這樣的特殊背景下召開大會,不僅是回顧與總結,更重要的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探索、研討紡織非遺事業的未來。
中共沈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于振明在致辭時表示,紡織非遺大會在沈陽的舉辦不僅是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演講時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創新載體。今后,將通過持續舉辦非遺大會和旗袍文化節,促進沈陽服裝服飾、家居家飾,文化旅游、民俗婚慶擴展市場空間、壯大產業發展,助推沈陽高質量發展。
9月21日上午,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舉行主題大會,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鐘建波致辭,他表示,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非遺保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非遺保護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指出黨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非遺保護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落實國務院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推動紡織類非遺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今年抗擊新冠疫情過程中,紡織類非遺傳承人、推廣大使和相關企業充分發揮自身資源與行業優勢,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抗擊新冠疫情等國家重大戰略和重要任務,不僅體現了紡織類非遺融入現代生活、服務群眾的當代價值,還體現了非遺傳承人迎難而上、甘于奉獻的責任和擔當,更體現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人心、匯聚民意的強大力量。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對紡織非遺大會的舉辦給予了高度肯定,她指出,近年來紡織傳統工藝技法與現代時尚審美的結合得到了國內外消費者和品牌商的高度認可,實現了紡織非遺的市場價值和文化價值。對于今后紡織非遺的發展,她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深化挖掘非遺價值,動員更多力量廣泛參與非遺的挖掘與傳承,將紡織非遺經典表達與現代時尚完美融合。二是加強非遺消費宣傳普及,加強市場推廣和商業價值挖掘,繼續做好紡織非遺創意設計產品的宣傳、培育,從需求端引導消費者偏好、文化認同和情感共鳴。三是形成合力,持續推進非遺工作。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作了《提振非遺消費 創享美好生活》主旨報告。報告中指出,當紡織非遺真正形成品牌,帶來市場認可度、美譽度的同時,也會贏得消費者青睞,從而真正融入現代生活,實現創造性發展,創新性轉化,為人民帶來美好生活和使命追求。
二、非遺大使 重磅揭曉
本屆大會期間,“盛京滿繡杯”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在開幕上隆重揭曉。王素娟等12位同志被授予2020年度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凱瑟琳·馮·瑞星博女士被授予2020年度傳播中國紡織非遺友誼大使稱號。至此,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已擴展到46位。
三、主題演講 生動形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博導李薇以“傳統文化與設計創新”為題發表了主題演講。她從非遺概念、實踐者、原創者、傳播者以及原動力五個方面,表達了自己對于非遺的理解與致敬。
國家級非遺項目蜀繡國家級代表傳承人郝淑萍在《非遺傳承與扶貧攻堅》的主題演講中,以一件件鮮活案例表明非遺可以帶動村民增收、助力精準扶貧,文化可以推動特色產業發展、助力經濟轉型升級。
中國民族服飾研究會會長、國家非遺保護工作專委會委員、教授楊源在主題演講《談非遺文化創意產業化路徑》中提出,文化創意和文化產業的核心是文化的內涵和文化的情懷。中國民族地區有著巨大的紡織非遺資源,而織繡染是每個民族都有的傳統,應開發利用,以產業化模式,實現文化扶貧。
作為首個獲得“傳播中國紡織非遺友誼大使稱號”的國際友人,北京德怡華商貿有限公司設計師、創始人凱瑟琳·馮·瑞星博在談到中國紡織非遺的國際傳播時表示,宋明以前的東方服裝多以順應面料而制作華服,近現代以后受西方裁剪的影響,則以技術為主導而制作。
四、專題論壇 深入交流
9月21日下午,會議還舉行了專題論壇,在“推廣大使共話紡織非遺發展之道”環節,北京服裝學院教授、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郭瑞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教授張毅,杭州小巷三尋手織布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鄭芬蘭,開物成務文化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王素娟就非遺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名家學者共話旗袍文化振興之路”環節,沈陽故宮博物館副館長李理,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金頂獎”設計師計文波,大連工業大學民族服飾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導曾慧,內蒙古科右中旗蒙古族刺繡協會會長白晶瑩進行了深入的分享與交流。
五、年度非遺發展報告發布
本屆大會就紡織非遺人關心的年度非遺熱點和事件發布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報告》。報告中提到,今年的紡織非遺“白皮書”在主題結構上有了一些局部調整,在保留高屋建瓴、推廣大使、學術視野、圖書推介欄目的基礎上,又新開設了抗疫行動、兩會看點、脫貧攻堅、云上動向、地方風采欄目,基本上反映了紡織非遺工作的主體方向、新的動向和新的亮點。
開幕式期間,還舉行了“共建旗袍故都 振興傳統文化”的揭牌儀式。
六、系列活動 精彩紛呈
紡織非遺系列展
大會期間,很多系列活動的開展豐富了本次非遺大會的內容。“承古融今·推陳出新”——紡織非遺系列展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展覽旨在通過匯聚全國代表性紡織非遺技藝,以多形式詮釋傳統文化內涵,實現產品創新設計融會貫通,使非遺消費成為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生動表達。
首屆(中國·沈陽)旗袍設計大賽與第二屆(中國·沈陽)定制旗袍藝術大賞
大會開幕式上,首屆(中國·沈陽)旗袍設計大賽與第二屆(中國·沈陽)定制旗袍藝術大賞輪番上演,為沈陽、為世界華人女性帶來了一場經典優雅、精彩時尚的旗袍視覺盛宴。
盛京滿繡發布會
作為第四屆中國紡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大會和第二屆中國(沈陽)旗袍文化節重要活動之一,盛京滿繡發布會邀請了中國戲劇表演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馮玉萍登臺獻藝《孝莊長歌》,并邀請多位專家到場暢談非遺。同時,以著名模特曲迪娜為代表的國內外多位優秀模特現場上演精彩滿繡婚服大秀。
振興紡織非遺大家談
歷屆紡織非遺大使們參加了“振興紡織非遺大家談”會議。“你火啦”直播平臺對本次會議全程同步直播。